32歲,人生似乎正在從盛夏走向初秋。
經歷了很多同齡人沒有經歷過的事兒,也似乎錯過了很多同齡人應該經歷的事兒。
這是一個嘲老不嘲少的時代。
無數媒體每天用各種數字做標題,告訴你,多大年紀的人,應該做什麼事兒。多少歲的人,活得多焦慮。
可是,哪有那麼多規定和必須,人生向來只由得了自己。
32歲,在人生起伏之中,逐漸領悟8個真相。
1、人生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,尊重每一種生活方式。
越長大越發覺,大千世界的精彩,在於多樣性。
千篇一律,和統一口徑一樣無聊。
有人喜歡生孩子,就有人喜歡不生孩子。
有人做夢都想結婚的,也有人發自肺腑喜歡單身。
無論是喜歡男的還是女的,老的還是年輕的,都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。
不要用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,去質疑別人:你怎麼能這樣呢?你怎麼連這些都不知道呢?你也太極品了吧!
大眾未必是對的,小眾未必是錯的,你的選擇,未必是適合別人的。
不要用過來人的姿態,介入別人平靜的生活。
沉迷於柴米油鹽,也有它的喜悅。留在舒適區一輩子,也有自己的考量。
更何況,沒有哪一種生活,是絕對正確的。
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守則第一條:不要過多干預別人,祝福就好。
哪怕是良藥苦口的建議,我都覺得不必要。很多時候,尊重比忠言逆耳有用。
2、珍惜當下,但勇於改變,行動是對時間最大的尊重。
32歲了,不大,也的確不小了。
一定要明白,現在的每一天,都是你此後餘生中,最年輕的一天。
珍惜當下,珍惜最年輕那一刻的美妙,同時也不要懼怕改變。
有人說,我都30了,現在再去矯正牙齒,會不會來不及?我告訴你不會。
有人說,我都28了,耽誤了好幾年,再去留學讀研,會不會太老?我告訴你不會。
有人說,我三十多歲了,如果現在辭職創業失敗了,是不是以後再也找不到工作?我告訴你不會。
在沒有嘗試之前,少點疑惑,多點行動。
別在將來的某一天,唏噓感慨當初為什麼沒有這樣那樣。
不要在糾結與瞻前顧後之中,蹉跎了所剩不多的青春。
只要行動起來,時間就永遠沒有被浪費。
因為最浪費時間的事,就是不斷地自我矛盾,意難平。
3、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自己。
永遠不要因為寂寞,消耗自己。
我見過太多人,因為害怕孤獨,去參加無聊的聚會,最後在喧囂之中更加孤獨。
因為害怕落伍,而不停地追逐流量爆款,和各種所謂的新鮮事物,最後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。
不要把別人,當成你的參考系。
不要把周圍的聲音,變成你的坐標軸。
有些人,只是因為在搶凳子比賽中,被落在了後面,就隨便找了一把椅子迅速坐下,最後才發現根本不適合自己,但後悔也已經來不及。
其實30多歲的人,大多數時候都是孤獨的,一定要適應,並享受這種狀態。
你得先能耐得住寂寞,才能守得住繁華。
4、凡事不必爭辯,靜待水落石出。
有時候因為被誤解,心裡會特別苦悶,生氣得睡不著覺,恨不得去跟對方爭辯三天三夜。
可是,後來想想,實在沒有必要。
人本來就是主觀的動物。
相信你的人,你不需要解釋他們依然相信。不信你的人,你擺事實講道理,也仍舊無濟於事。
有人說,毀滅一個人,幾張嘴說幾句難聽的話就夠了。
但我覺得,真正使人不敗的,是沉默,是蟄伏,是在安靜中用時間和行動,給別人最好的反駁。
很多時候,被誤解也許不是你的問題,而是對方的問題。
「大辯不言」說的就是,最強有力的辯論,是不需要言語的。
過多的爭辯,到最後只是給對方徒增存在感,於自己並無意義。
很多事情,你不需要把真相,苦口婆心地解釋給所有人知道。
因為大多數人,並不關心真相,他們只關心自己希望看到的表象。
越長大越發覺,與其聲嘶力竭地爭辯,不如默默遵循內心。
只要問心無愧,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。
5、負能量的假設少說,沒有石鎚的推斷少想。
很多時候,人不是被現實的悲劇打敗的,而是被對悲劇的恐懼,和無窮無盡的自我懷疑打敗的。
前一陣子身體出了問題,症狀很明顯,上網查了幾天,看了各種推斷,還沒去醫院,就先給自己嚇死了。
到了醫院確診,就更絕望了,是一種很罕見的疑難雜症。
但後來,又找了專家,好好了解了一下情況,瞬間寬慰了很多。
雖然很難治,但不影響日常生活。
源頭在於免疫功能受損,現在開始補救,以後沒準身體會更好。
而前幾天的那些過分憂慮,反而對身體不好。
最重要的是,對人一點兒幫助都沒有。
原本調整好的那些對生活的期許,因為莫名其妙的擔憂,全洩了氣。
有一句話說:「把毫無根據的臆測說出口沒有任何意義,如果是悲觀的發言就更不好了,因為那不會帶給任何人勇氣。」
深以為然。
如果假設是真的,不免讓人提前擔憂焦慮。
如果假設是假的,更是為自己徒增煩惱。
活了三十多年才明白,有時候唯心一點沒有錯,心情決定一切,精神力量是千古良方。
人生最舒服的狀態是,不為昨天牽掛,不為明天擔憂。
6、原諒不完美的自己,給生活留一點縫隙。
我是一個很喜歡跟自己較勁兒的人,我知道很多人也一樣。
比如,覺得自己該在某某年齡段事業有成了,
最後卻還是沒賺到理想的收入,然後為此鬱鬱寡歡;
再比如,覺得某個年紀,應該成為家庭的頂樑柱,而不是再讓家人操心,
最後因為沒有達成自己預期的狀態,而對自己一百個不滿意,然後不斷地自我施壓。
外界還沒說什麼,生活看起來也還不錯,但就是不放過自己,時常把自己逼得喘不過氣。
老人們喜歡說三十而立,但我們這個時代,三十多歲,沒立起來,真的再正常不過。
很多時候,我們依然不夠成熟,還是會有情緒,還是會有很多搥胸頓足,自怨自艾的瞬間,這些都是正常的。
一定要學會放過自己。給生活留一點縫隙,那會成為光照進來的地方。
7、生活是自己的,無需為別人的評價買單。
小時候,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,長大以後才發現外界評價就是個屁。
我們這個時代,無數人喜歡通過外在的只言片語,去揣度你。
還有很多人,喜歡通過貶低別人,來刷自己的存在感。
別人說你這樣,你就真的是這樣麼?別人覺得你應該那樣,你就真的應該那樣麼?
過分在意外界的評價,本質上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和不堅定。
三十多歲了,不至於。
生活是自己的,與你的人生真正息息相關的人,不超過十個。
你只需要在意這些人就好。
放下手機,立地成佛,關掉網絡,心情大好。
有真正信任自己的家人和朋友,比什麼都溫暖。
其他人的話,不必在意。
因為他們和你的真實生活,沒有半毛錢關係。
有時候,你只需要學著冷漠自私一點,就能解決生活大部分的難題。
8、與父母相處的日子,萬望珍惜。
我一直覺得,年齡最大的弱點,是會成為享受親情的鴻溝。
正如最近很流行的那句話說的,父母是你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。
一旦他們離開,這堵牆就塌了,你就成了那個直面生死的人。但只要他們還在,你就永遠可以做小孩。
要珍惜可以做小孩的機會。
永遠不要等到當親人離開時,才後悔。
你的年紀在增長,同時也意味著,父母的年紀也在增長。
當年他們身強體壯,現在白髮蒼蒼。
當年他們和你說話理直氣壯,後來小心翼翼。
人越老就越能體會到,真正靠得住的人只有你的父母,真正無條件愛你的人只有他們。
也許有時任性,有時互相不理解,有時有衝突,但都抵不過,人生走到最後時的愛與不捨。
盡可能的多陪伴他們,哪怕是拌嘴吵架,日後回想起來,也許都是最珍貴的時光。
盡可能的多關心多聯繫,哪怕微信回复時,多發幾個字也好。
這世間,最簡單最平常的事兒,往往是最幸福的事兒。
小編結語:
在很多人眼裡,32歲已然是個跟青春不挨邊的年齡。
但在我心裡,還時常把自己當成個少女。
有疲憊仍有夢想,有天真也有擔當。
仍然會衝動,會任性,會花痴。但更多時候,是淡然,是權衡,是理智。
隨著年歲的增長,會在體貼他人的同時,更在乎自己的內心。
會在不干擾別人生活,保持善良的前提下,活得稍微有一點冷漠和自私。
懂得更多人情世故,明白生活不是非黑即白,但最終,仍願意保持一顆純粹的心。
人生起起伏伏,一歲一枯榮。
年齡只是一個數字,它的存在只是為了告訴我們,生活有很多很多的故事,也有很多很多的愛。
32歲,就這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