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給很累的你:停止精神內耗,做有用的事

寫給很累的你:停止精神內耗,做有用的事

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歷:

覺得身邊的人不喜歡,或是針對我;

總感覺領導話中有話,眼神意味深長;

犯錯後,腦子裡一直重複犯錯的過程……

其實現實什麼都沒發生,內心卻上演了一場大戲,導致心累。

想太多,就是精神內耗的最大表現,這也是害自己最嚴重的一個習慣。

而當「精神內耗」這個壞習慣達到嚴重地步時,危害不容小覷。

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壞習慣,堅持認真讀下去,一定能幫你擺脫精神內耗的煎熬。

一、什麼是精神內耗?

在群體心理學中,有一個專有名詞:「內耗效應」。

內耗效應指的是在群體中,人們把社會或部門內部因不協調、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、物力等方面無謂的消耗而產生的負效應現象。

這種內耗效應,對個人現象的解釋同樣十分精準。

說白了,對於個人而言為什麼會常常感到心理疲倦,就是因為能量,更多的消耗在心理的摩擦上,而非對外的行動上。

比如過分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,即使這個評價沒有很明顯的貶義,也會將其認為是對自己的批評,進而情緒低落。

又或者,總是暗地裡跟自己較勁,面對更優秀的同事心裡會非常不平衡,給自己在心理上施加更多壓力。

不光這些,身邊遇到的大多人和事都能引發體內思想的拉扯、打架,就像是消耗體力一樣在消耗自己的精神。

所以時常會感到非常疲憊,這種疲倦不是體力上的,而是精神上的。

二、精神內耗的危害是什麼?

1、做事猶豫不決,不敢決斷

往小了說,沒有決斷力就是處世優柔寡斷,做事拖拖拉拉,沒有效率。

往大了說,這種猶豫的情緒,會錯過很多工作上的機會,影響事業未來。

2、容易被他人話語影響情緒,導致情緒低落,起伏不定

與別人聊天,只要對方展現出一點不愉快的表情,就會心頭一緊。

覺得是不是自己哪裡說錯話了,我該怎麼辦,連帶著情緒也一起低落下,甚至一整天都不見得有好轉。

甚至有可能會往更嚴重的地步去發展,比如抑鬱、害怕社交等。

3、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

精神內耗者的最大感受,就是我明明沒做體力勞動,甚至可能什麼都沒做,但就是感覺非常累。

這種累不是身體上的,而是心理上的。

4、厭惡自己

厭惡自己,本質上,厭惡的是距離心中完美形象相差甚遠的自己。

給自己定了個目標,只要自己偷懶了或是沒有達到目標預期,就會在心裡把自己貶低的一無是處。

然後會更換計劃重新執行,更加貶低自己,直到陷入徹底放棄自己的狀態。

三、為什麼會形成精神內耗?

1、對自己極度不自信

自我評價很低,常常在心中貶低自己,覺得自己一無所長。

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,只會將目光放在自己的缺點上,而缺乏對優點的欣賞。

也因此,通常來說這種人不敢接受他人的褒獎,不敢將自己展現在別人的面前,覺得褒獎對自己來說是一種壓力。

總是不自覺的,將自己的缺點對比別人特別突出的地方,以至於在心中更加貶低自己。

2、內心很敏感

過度在意身邊的人和事,甚至會不自覺地往自己身上去聯想,並常常能夠得出負面的結果。

同事、朋友的一個眼神,就能體會出多種情緒,一個動作就能感受到各種意思,如果跟自己相關的,又是比較負面的信息,就會讓自己難受很久。

其實敏感的人能夠注意到,很多人平時注意不到的細節,做事更仔細、周全。

但如果對自身沒有自信,就難免陷入長久的自卑狀態。

3、總是把想法落到過去或未來的事情上

回想幾天前做錯的一個小事,感覺萬分懊惱,不斷思考會造成什麼影響,該怎麼去彌補。

一想到未來即將經歷某件事就很焦慮,怕自己做不好,怕辜負了別人的期望,怕人家輕視自己。

怕這怕那,總是將目光想法落到過去或未來的事情上,一直處於精神打架中。

最終選擇逃避事情,將事情一再拖延,並且越拖延越焦慮,陷入惡性循環。

4、對自己樹立高要求

給自己制定一個很理想化的目標,然後每天強迫自己去執行。

什麼時候要起床、睡覺,什麼時候要完成任務、達成什麼目標。

每天每時都處在忙碌的狀態裡,一刻都不敢鬆懈,好像只要有一絲懈怠,立馬就會被人甩到天涯海角。

這種努力持續一段時間,當自己發現越來越難以進展的時候,焦慮感就會充滿內心。

此時若是嘗試過各種方法後還是沒有成效,就會陷入長久的自我貶低狀態,加劇自己的精神內耗。

中了以上任何一條,你大概率就處於精神內耗的狀態中。

精神內耗小的人會覺得生活越來越輕鬆,而精神內耗大的人,就會覺得越來越痛苦。

四、該怎麼應對自己的精神內耗?

下面是我查閱大量權威書籍,加上諮詢心理學專業的朋友,總結的5個超級管用的方法,相信看完能夠幫你迅速擺脫精神內耗。

1、把自己的事與他人的事剝離開

想要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,就要區分什麼是他人的課題,什麼是自己的課題,在心中樹立一條清晰地分界線。

按大白話來說,就是分清楚什麼是他人的事,什麼是自己的事。

別人如何對待你,要怎麼做,那是別人的事,你無法干涉。

同樣的,你也有你的事,也是別人無法涉足的,只能靠你自己。

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後,你就會發現自己能夠看開,很多人際關係上的矛盾。

比如同事想要請你幫忙,而你想拒絕,但你認為拒絕之後對方會很不爽,覺得你小氣。

在這段故事裡,哪些是別人的事,哪些是自己的事?

實際上,同事想請你幫忙是同事的事,你想拒絕是你的事。

同事覺得很不爽說你小氣是同事的事,那既然是同事的事。

又為何要讓它去影響到你的事呢,課題分離就是這個道理。

2、用激勵刺激行動

很多人之所以想的太多,就是因為對過去和未來太過在意,而忽略了當下的行動。

在我剛上大一的時候,也是每天渾渾噩噩,只會打遊戲。

事實上,我不是沒有過焦慮,這段時間內給自己制定了很多目標,但最終都因目標太理想化而沒能實現,反而內心更加討厭這個不爭氣的自己。

而我屢次失敗的原因,就是因為目標太理想,距離自己太遠,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。

所以我改變了方法,將目標不斷拆分細化下去,變成一個個小任務。

不光如此,我還會給每個任務設置獎勵,就好像打遊戲一樣,每過一關都能拿到通關獎勵,那種成就感不言而喻。

而這,也正是我能夠擺脫精神內耗的一個關鍵因素。

3、推翻負面情緒

個人情緒的產生,更多的是來自於自身的信念。

我們都知道精神內耗的人很敏感,總是會容易將微不足道的事,聯想到極為負面的事。

比如開會匯報工作,老闆對我的匯報皺了皺眉。

這個時候精神內耗的人就有很大概率覺得自己搞砸了,年終獎沒了,隨之情緒一落千丈。

會出現這種想法的原因,就是因為精神內耗的人信念就是悲觀的、糟糕的和不自信的。

所以才會冒出年終獎沒了的後果,最終影響到自己的情緒。

想要改變,就要推翻信念。

嘗試著把信念扭轉,一次匯報的失敗並不能決定年終獎,事實上我還有幾次工作是完成得很出色的,下次匯報可以盡力去凸顯出來。

你看,兩種不同的信念所產生的想法,取得的情緒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
所以,如果你覺得自己長期處於精神內耗的狀態,容易被很多事影響情緒。

不如多嘗試一下轉換自己思考的信念,用不了多久就能徹底擺脫精神內耗。

4、學會接納自己

正視自己的缺點,欣賞自己的優點,是減少內耗的關鍵。

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,不要在心裡給自己塑造一個完美的標杆形象,這個形像不是你,兩者也並沒有多大關係。

試著拿出一張紙,寫出自己身上的標籤,數量越多越好。

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去找:

喜歡做什麼、不喜歡做什麼。

擅長做什麼,不擅長做什麼。

我覺得真實的我是什麼樣。

合理審視自己,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,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差勁。

只不過優勢與劣勢跟別人不一樣,自己也有屬於自己的長處。

5、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

放過自己吧,該認慫的時候就要認慫。

不要再在心裡給自己加油鼓氣了,「我很強」、「別人能做到我肯定也能做到」、「憑什麼我不行」等等。

其實本質上就是,通過撒謊給自己心理暗示,施加壓力,起不到任何正面效果。

同時,也不要刻意去壓制這些想法。

真正的「自我接納」 是,假如做不到就誠實地接受這個「做不到的自己」,然後儘量朝著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,不對自己撒謊。

在做事前,不如跟我在心中默念這句:

「全力以赴吧,哪怕做不到也沒關係,找到不足之處加以改正,自己以後會更優秀。」

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樹立起向前邁進的勇氣。

看到這裡,真心希望一直處在精神內耗狀態中的朋友能夠盡快擺脫這種狀態,積極面對生活。

方法小結:

把自己的事與他人的事剝離開。

用激勵刺激行動。

推翻負面情緒。

學會接納自己。

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