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了,兒女不喜歡我們怎麼辦(發人深省)

老了,兒女不喜歡我們怎麼辦(發人深省)

老了,兒女不喜歡我們怎麼辦?

即將老去的我們如何和孩子處理好關係呢,學著做到下面這幾點,即使到了耄耋之年,仍能活得舒坦,活得瀟灑,活得有尊嚴!

一要切記:歲數大了不是本錢。

這年頭什麼都值些錢,就是歲數不值錢。心裡千萬別有那麼多的「應該」或者「不應該」。歲數越大,越應該穩重。

在外面有人喊你聲「老先生」「老奶奶」是對方的選擇。

在外面有人給你讓個座,那一定要記著說聲「謝謝」,不要倚老賣老。

二要切記:「想當年」不是人人都愛聽的話。

如今不是憶苦思甜的年代,沒人願意享受你的光榮歷史和坎坷經歷。

時代畢竟不同了,你吃過的野菜,現在變成了高檔佳餚;你墾荒造田,現在成了破壞生態。

因此,「想當年」的話題要適可而止,畢竟「當年」不如「當今」更實際。

三要切記:少管閒事,特別是家中的「閒事」。

孫輩的教育是子女的事,不是你的責任。與子女相處,千萬不要喋喋不休,要有「政協」的位置感,既要到位,又不能越位和錯位。

大事上表個態,聽不聽的別計較。子女徵求你的意見就是敬重,要主動追求個清閒自在。

老了,還要少管別人的事情,不操心老天爺的事。有時間和閒情,多操心一下自己才是正道。

四要切記:「年輕人一定比你忙」。

別抱怨孩子忙,沒有花時間陪我們。現在是孩子拼事業、拼學業的階段,此時就應該把時間花在正道上。

如果你想孩子了可以打個電話,千萬不要為這種事較真兒,拿自己去做比照。

記住:抱怨多了會「兩敗俱傷」。多給孩子一個「花時間」的寬鬆環境,今後看我們的次數才會越來多。

五要切記:自願付出時別想著回報,不要總把為別人做的那些事掛在嘴上。

世上只有一種愛是不求回報的,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!

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,父母就開始了無怨無悔的付出,把自己能擁有的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,能讓他們成長,心甘情願,不求回報。

所以幫子女做飯洗衣、照看孩子這些苦活,如果不想做就不做,既然做了,就要不求回報,可千萬別當著子女的面傾訴。

記住:「付出」是送給別人的東西,千萬不要想著要「回報」回來,那會讓所有人都不愉快。

六要切記:不要總想著改變別人。

在生活中,我們每一個人都只能改變自己,而不能改變別人。

不喜歡老伴做事兒丟三落四,不喜歡孩子老吃路邊的小攤美食,不喜歡別人不按照自的想法做事……

其實,不喜歡的東西有很多,要知道每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活法,原本沒有絕對的錯對。

改變不了別人就試著改變自己,別老操別人的心,壞自己的心情。

七要切記:待人處事別太摳門兒,錢多錢少都要有個爽快大度。

對朋友要大方,對家人要大方,對自己更要大方。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,想要去哪裡就去哪裡,別老是想著省錢、存錢。

記住:對別人大方,別人才會對自己大方。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,享受和諧快樂也要掏銀子出本錢。把數得過來的養老金花出學問可是一種智慧。

八要切記:邋邋遢遢不是小事兒。

「以貌取人」並不膚淺,如果你整日頂著油膩的頭髮,穿著褶皺不合體的衣服,髒兮兮的布鞋,那麼你高喊著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」,這更像是心虛。

人老了懶點可以,但千萬別懶在穿衣戴帽、洗涮衛生上。你要保持艱苦樸素的革命傳統也可以,但要記著整潔乾凈。

九要切記:千萬別像存錢那樣存著破爛兒。

有道是「破家值萬貫」,不常用的東西,閒置的東西,能盡快處理就盡快處理掉。多餘的物品讓你感到疲憊的物欲和繁重的執念。

整理不是簡單地扔東西,而是有選擇、有意識地為自己保留合適的物品。只有果斷舍棄掉你不喜歡的東西,才能讓你的生活,被你喜歡的東西所填滿。

十要切記:別老想著靠子女,消除寂寞根本還在自己。

現在社會上多種養老方式,如老伴、新伴、子女、親屬、保姆、組織、社會等,分析的結果,根本的還是要靠自己。

廣交朋友、儲蓄友誼才是老年人應當盡早做的事情。當你不能再嬉戲走動時,依然可以給新朋老友打個電話,去交流喜歡的美好話題。

守住自己的老伴、老本、老窩和老友,同時有自己的興趣、追求,這樣你的老年生活才會豐富多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