擁有孩子的家庭,父母一定會注意孩子的成長,身體發展和智力發展。
大多數家庭從嬰幼兒開始,就著手為他們的孩子補充食物或營養以促進身體發育。
在智力方面,許多父母選擇在早期教育機構學習或訓練他們的孩子提高智力。
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線上獲勝。健康身體和高智商是成長道路上的優勢。
從醫學上講,孩子的大腦的初步發育在3歲之前已基本定型。在這個年齡,嬰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渴望探索周圍的事物的心態。
正是因為這種情況,許多父母通常認為2歲以上的孩子變得越來越難帶,不像小的時候那麼乖巧懂事了,2歲以上的孩子往往伴隨著調皮搗蛋、嚎啕大哭、對抗父母的情況。
通常,他們可以觸摸的所有東西都亂七八糟,家裡的東西經常被摧毀。
這時孩子在父母眼中的不良習慣可能是他大腦發育的一種表現,父母不要著急責怪寶寶。
1、孩子不停的說話
這種嬰兒想和所有人說話,甚至在玩玩具時也要跟自己說話。
三歲是語言發展迅速發展的時期,孩子禁不住通過口語練習語言表達。
孩子也想通過談話吸引家人和周圍人的注意力。
在這個階段,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,有時候,他想通過與他人交流來瞭解自己感興趣的東西。
這時,父母可以主動與寶寶溝通,以滿足他表達的願望。
可以指導孩子講故事,提高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。
同時,提醒他注意場合和一些公共場所,並盡量不要通過講話影響他人。
作為家長,不能盲目批評孩子,因為這會阻止他表現出學習的熱情。
2、孩子說話時,表意不清,讓父母聽不懂
當一些嬰兒說話時,他們不會描述前後發生的事情,甚至孩子說出來的話和父母問的事情完全不同。
例如,如果你問去哪裡玩,嬰兒可能會描述一個無關的地方。你問他吃了什麼,但他說他沒有吃。
許多父母很焦慮,孩子說話不連貫,是不是思維沒有發育好?
實際上,這個年齡的孩子處於大腦的發育階段,具有想象的能力。
這種表現是他把一件事和另外一件事聯繫在了一起。
3、經常搞破壞
頑皮是孩子的天性。三歲左右的嬰兒經常讓母親頭痛,應該是破壞行為。
不管孩子拿著什麼,他都會在幾分鐘內破壞它。
新買來的玩具沒用多久就被拆開了。
牆壁也被粉刷成一團糟,房子裡的物品經常被扔到各處。母親別無選擇,只能在孩子的後面收拾。
只要家庭中只有一個三歲的孩子,這些事情就會不時發生。
因為孩子以前沒有接觸過太多外部事物,所以當他面前出現新鮮事物時,會引起強烈的好奇心。
在這種心理學的驅使下,試圖學習並熟悉它們會導致破壞性行為。
父母需要耐心的指導孩子,而不要盲目批評孩子,因為這會削弱他探索事物的熱情。
當孩子處於上述階段,父母掌握三種使孩子變得更聰明的方法:
1、與孩子多說話
這個孩子喜歡說話,我們可以滿足他的願望,並且可以和他說話。
提高語言能力,讓父母與他交流,然後你就可以慢慢地鍛鍊自己的邏輯能力。
他現在所說的話仍將保留在嬰兒的意識中,為將來與他人的交流打下基礎。
2、培養閱讀能力
在這個階段,嬰兒對很多事情都感到好奇。閱讀是增加知識而又不外出的好方法。
裡面的圖畫和故事不僅可以使他集中精力,而且可以學習知識,滿足好奇心並增加孩子的詞匯量。
3、準備合適的玩具
合適的玩具可以激發孩子的動手能力,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。
從聽覺,視覺和觸覺刺激兒童的大腦發育。
總結:0到3歲是一個寶寶發育的關鍵時期。
寶寶從出生開始,每個月齡都會有一個重點發育的關鍵點。
從聽見聲音、聞到氣味、辨別色彩、抬頭、翻身、爬行、抓握、走路,大動作及精細動作發展,大腦發育都在按月齡逐步進行,性格習慣養成,自我意識養成,智商情商發展,都取決於這個重點時期的引導。
所以若是你家孩子3歲之前有以上的這3種表現,父母可別責怪孩子,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在快速發育,家長引導好,給孩子提供好營養,孩子大腦還會發育得更好,以後更加聰明。